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研究背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新興的光伏轉換技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其穩定性仍然存在挑戰。相比常規的n-i-p結構太陽電池,p-i-n幾何結構簡化了制作工藝,更適合安排電荷傳輸層,也降低了工藝溫度。自組裝單層可以增強p-i-n結構電...
南開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陳永勝老師團隊展示了稀釋層層法(N-LBL)在優化全聚合物有機太陽能電池(all-PSCs)活性層形態方面的有效性。通過調整供體和受體材料的稀釋比例,研究者成功地提高了激子生成和電荷傳輸效率,實現了超過18%的光電轉換效率(PCE),顯著優于傳統的BHJ和LBL結構。此外,這一策略在其他全聚合物混合物中也顯示出普遍性,進一步提升了設備性能。這項工作強調了創新活性層結構在調節形態和改善設備性能中的重要性。a:示意圖展示了層層組裝制備的全聚合物有機太...
近年來,非富勒烯受體(NFAs)的出現為有機光伏電池(OPVs)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將其能量轉換效率(PCE)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與無機太陽能電池相比,OPVs的開路電壓(VOC)仍然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顯著的非理想輻射復合損耗(50-100meV)和非輻射復合損耗(200-300meV)。本研究旨在探討非富勒烯受體的分子設計策略,以降低有機光伏電池中的能量損耗,特別關注器件表征、太陽光模擬器和量子效率測量儀器的運用,并深入分析電流-電壓(IV)曲線和外部量子效率(EQE...
鈣鈦礦材料量子阱厚度分布控制的突破:提升LED效率與穩定性的關鍵進展NorthwesternUniversity的TedSargent教授團隊在這項學術研究中,主要探討了降低維度的鈣鈦礦材料(RDPs)量子阱厚度分布對其光電特性及在LED應用中的影響。TedSargent教授通過控制量子阱厚度分布,優化了RDPs的性能,提高了LED的效率和穩定性。具體來說,研究可能實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效或突破:理解量子阱厚度分布對RDPs結構特征和載流子復合動力學的影響。開發了控制量子阱厚...
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界面和鈣鈦礦層的異質性一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障礙,尤其在大面積應用中更為突出。新加坡國立大學NUS侯毅團隊于NaturePhotonicsVolume18.9月號(DOI:10.1038/s41566-024-01531-x)的研究發表中證實,自組裝分子(SAMs)的無定形相能顯著改善鈣鈦礦的生長均勻性。高光譜分析結果顯示,鈣鈦礦/無定形SAMs結構中的光致發光峰分布更為集中且呈現藍移。時間分辨光致發光研究進一步表明,基于無定形SAM的鈣鈦礦薄膜中陷阱輔...
穩態太陽光模擬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光源、濾光片和光學系統等組件,將光源發出的光經過處理后,形成類似太陽光的光譜分布和光照強度。常見的光源有氙燈、鹵素燈和LED等,濾光片用于調整光譜分布,光學系統用于調整光照強度和均勻性。此外,還需要配備控制系統,以實現對光照參數的準確控制和監測;廣泛應用于太陽能電池的性能測試、材料老化實驗等領域。穩態太陽光模擬器的選購指南:-光源的選擇:氙燈是常用的光源,因其光譜分布接近自然太陽光。考慮光譜輻照度分布、輻照不均勻度以及輻照不穩定度等指標要求...